第一生活网

天灾人祸辩论赛犀利问题(天灾人祸辩论)

卓真振
导读 大家好,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天灾人祸辩论赛犀利问题,天灾人祸辩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这行不行:自

大家好,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天灾人祸辩论赛犀利问题,天灾人祸辩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这行不行: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无论自然或人为的灾害�都没有单一的解决模式。

2、因为这些灾害的成因错综复杂�包括狭隘、短视的不良发展、文化因素�和对自然环境、科技的错误态度。

3、现时的灾害研究十分多元化�着重多方面及跨领域的探讨�研究课题包括气候学、经济学、工程学、地理学、地质学、法律、气象学、规划、心理学、公共政策及社会学等。

4、数十年来�研究集中於了解人类如何应付自然灾害的方法�例如�控制土地使用、保护设施、警报系统、建筑物条例和设计标准等。

5、政府及私人政策的管理策略�目标是减低灾害所带来的人命伤亡、财物损失、社会动荡和经济影响。

6、灾害的紧急应变策略 在现今灾害管理思维中�应付灾害的策略包括以下四个循环使用的过程� (1)准备——建立一套紧急应变措施和管理系统�一旦灾害发生�能迅速应变� (2)反应——在灾害发生之前、之间和之后�采取即时行动�以减少人命伤亡和财物损失�加快复苏进度� (3)复元——包括於短期内恢复基本的维生资源供应系统�以及长远令市民生活回复正常� (4)纾缓——推行一些政策及采取一些措施�从而减低未来灾害的影响。

7、 在实施以上过程时�专家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� (1)灾害损失不断上升�除了人命伤亡和金钱损失�亦造成社会动荡、改变生态系统� (2)随着气候、人囗特徵及人为环境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改变�灾害的本质愈见复杂�难以预测� (3)虽然防灾工程可将灾难推迟�但灾害发生时�损失往往更加严重� (4)灾害本身及防灾工程�往往导致环境恶化�亦触发下一次灾害的发生及增加其严重性。

8、 因此�有专家对灾害研究提出以下六点考虑� (1)从一个环球角度去探讨以下三个系统的互动关系� a.地球的结构(大气层、生物圈、冰冻圈、水圈及岩石圈)� b.人类的生活系统(人囗、文化、科技、社会阶层、经济及政治)� c.建筑物(大桥、道路、天桥、基建及房屋)。

9、 (2)人类要接受自己是灾害及灾难的祸首�要为所带来的损失负责�不要归咎於大自然� (3)不要依循传统的管理模式�要有突破。

10、灾害是难以预计的�只有适当运用灵活的手法和各方面的知识�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� (4)不能但求解决眼前的问题�须深思熟虑� (5)须宏观看社会的影响力�在经济、政治、社会及文化价值的范畴中�研究它们在灾害中所扮演的角色� (6)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�在创建美好社区的同时�可以一并减低灾害的损失�因为合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纾缓灾害措施有助社区的秩序、经济和环境回复正常。

11、 以下是对纾缓灾害措施的一些原则性建议� (1)改善环境的质素� (2)改善市民生活质素� (3)加强地区的复元能力� (4)确保地区经济稳健发展� (5)教育市民减少人为灾害� (6)实施每项措施之前�须取得社会大众的共识。

12、减少损失的防灾措施 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防灾措施�可大致分为六种�包括土地规划、建筑物条例、保险、警报、工程和科技支援。

13、可是许多时候�我们的行为、看法�以及金融、政治和社会的障碍等�往往令我们忽略灾害的影响�未能全力减少灾害的损失。

14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�我们需要提高公众意识�同时亦要为此提供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奖励。

15、 要推行合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纾缓灾害措施�我们不单要为紧急状况作好准备�而且要懂得如何应变和处理灾难所造成的毁坏、损失及人命伤亡。

16、以下是其中一些方法� (1)有效的预备工作及应变措施可减少伤亡人数、减轻财物的损失及纾缓灾难引起的混乱。

17、这样可提高社会的复苏能力�甚至经过严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科技灾害冲击后�也可以迅速复元� (2)要明白社会规范、大众的看法及期望对预备工作及应变措施的影响�同时亦要承认大众的观点是很主观的�而且会不断改变。

18、我们不要把复元视为只有阶段性及结果的单向现象�其实复元的过程包含了家庭、机构、社区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� (3)灾害的资讯和预防灾害的建议能促进大众作出适当的行动�可是我们对这方面还未有完善的系统� (5)大众对灾害的反应建基於利他主义、对社区的归属感、热心和随机应变的性格、以及个别社区的复元能力。

19、 从以上所述的新思维�我们不能够只以单一模式来处理灾害管理的问题。

20、除了传统的工程处理方法外�我们更需要作多方面的考虑 。

21、到底行不行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