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绝如缕”这个成语出自《礼记·檀弓上》,原意是指细线将断未断的样子,常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微弱到几乎要中断的状态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于比喻事情处于极其危险或困难的境地,也常用来形容某种传统、文化或技艺等传承不易,濒临失传。
例如,在描述一个历史悠久的手工艺面临失传危机时,可以说:“这门手艺不绝如缕,老一辈的手艺人越来越少,年轻一代又不愿意继承,让人担忧其未来。”
再如,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一个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时,也可以用“不绝如缕”来形容其生命垂危的状态,如:“他的呼吸不绝如缕,医生们正在全力抢救,但情况依然十分危急。”
这个成语不仅富有画面感,而且能够深刻表达出事物脆弱性和重要性,因此在各种文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